民间有一句谚语为“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它们把大理的自然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当你拨开“云雾”,探索大理白族的文化内核时,你会发现这个神秘的地方,美的不仅仅是景。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白族扎染技艺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一早在东汉时期就记录在册的古老技艺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不妨我们先来一睹为快。
相传,白族人民认为白色代表着纯洁与端庄,而大理又有洱海与蓝天的环抱之势,所以扎染作品大多都为蓝白相间,别有一番风趣。
但这些美丽花纹的背后,也藏着很多道复杂工序。就拿花纹的制作来说,想要染出复杂而精致的纹路,可能就要用线、绳等工具对染布进行扎、夹、缝、缀等不同的工序。做好以上工作后,通过不同的时长或浸染次数,来控制染布上色的深浅。最后漂洗晾干之后,才可以完成一件精美的白族扎染。
在经历了千年的磨炼与传承后,白族扎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不仅出现在白族人民的家中,在大街小巷里也是随处可见。希望这道被白族劳动人民用心创造的亮丽“风景线”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成为白族人、云南人的骄傲。
(编辑:王佛保)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