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他于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的早年生活和教育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他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在1923年获得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并在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担任校长。
林语堂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小品文和杂文创作上。他提倡幽默文学,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风格,这一主张在他的刊物《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中得到了体现。他的散文和杂文集作品包括《剪拂集》《新的文评》《语言学论丛》《欧风美语》《大荒集》《生活》《我的话》《语堂文存》《中国圣人》《中国文化精神》等。
此外,林语堂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如《东坡诗文选》和《浮生六记》等。他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国际认可,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倡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认为幽默是体察生活、参悟人生后的亦庄亦谐。他的这些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小说《京华烟云》和《啼笑皆非》。
总的来说,林语堂是一位多才多艺、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