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

cns (19) 2023-12-01 19:08:37

 

编者按:8月中旬起,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的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三季)更新上线。继2022年成功推出31集后,今年计划推出69集。该系列微视频以“世界遗产”“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云南特有民族”“云南美名”“云南美物”“云南旗舰物种”“云南非遗”“云史”“云山”“江河源”十个系列选题出发,串联起云南万物,为观众诠释一个意象万千的美丽云南。敬请关注!

“炼五彩之万石兮,镶铭铜道光芒,锻斑斓之千锤兮,试夺翩跹天姿。”这是《斑铜赋》中对斑铜技艺的描绘,也将斑铜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斑铜,作为云南特有的古老手工技艺,它以精妙匠心,让古朴铜器焕发出了熠熠光彩。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1张

云南的青铜冶铸技术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被先民们运用得炉火纯青。春秋战国时期,云南铜就已经输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朱提、堂狼一带盛产铜洗,“朱提堂狼铜洗”声名远扬。其中,“朱提”便是今天的云南昭通一带;“堂狼”也称“堂琅”或“堂螂”,在今天的巧家、东川、会泽一带。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中也有相关记载:“堂螂县,因山得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螂附子。”

明朝时期,云南铜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明代嘉靖年间,会泽县铸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嘉靖通宝”,该币为明代嘉靖年间东川府(府治在今会泽县)铸钱局开业纪念币。到了清朝,云南成为政府铸币的重要来源,“滇铜甲天下”的美名享誉至今。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2张

会泽“嘉靖通宝”斑铜作品

斑铜工艺起源于云南青铜器制造,明代末年就已见世。斑铜工艺最早产生于东川府,铜器匠师采用天然斑铜矿石,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动物及仿古的瓶、鼎、炉、罐、爵等斑铜制品,为铜器制作开创了一条新路。《滇海虞衡志》中这样描述斑铜工艺:“锤造炉瓶成冰形而斑者,为斑铜器。”斑铜,因其褐红色的表面呈现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云南斑铜曾在1914年和1933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美名远播海外。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3张

斑铜工艺分为“生斑”和“熟斑”,其中以“生斑”最为珍稀。因会泽当地的天然铜矿石中含有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工匠们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将铜矿石加工制作成工艺品,表面抛光后,古铜色的底子上便会显出斑彩熠熠的天然效果,变化莫测,荧光夺目,这便是会泽“生斑”。《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道:“形式古雅,远近购者珍之。”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4张

会泽当地的天然铜矿石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5张

“生斑”工艺品细节展示

生斑工艺,就是以含铜量在90%以上,富含多种金属结晶的自然铜块,无需冶炼,全程用纯手工打磨成形。其制作工艺复杂考究,经数十道工序:选料、粗坯、成形、烧斑、淖斑、煮斑、抛光等,烧制数十次,锻打数万锤,方能成器。天然斑矿罕得,原料获取不易,产品甚少,制作周期长,目前仍无法用机械操作,难以形成规模,且所有作品,皆有独一无二的天然斑花纹理,不可复制,因此格外珍贵。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6张

匠人正在手工捶打铜器

受材料紧缺、技术较难、工艺保密、价格较高等原因的影响,生斑工艺一度面临难以为继的艰难困境。改革开放后,在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会泽斑铜重新获得了传承发展的春天。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7张

形式古朴的生斑工艺品

在传承斑铜制作技艺的世家中,历史最为悠久、名声最大的便是张氏斑铜,继父亲张克康之后,张伟成为了会泽县张氏斑铜的第十三代传人,是曲靖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8张

斑铜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张克康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9张

曲靖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伟正在锤炼铜器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10张

由于制作“生斑”所需的天然铜矿石极少,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出现了人工冶炼合成的斑铜制品,为了与原来的斑铜有所区别,人们称之为“熟斑”。

“熟斑”顾名思义,便是选用工业熟铜为原料,如紫铜、黄铜、白铜,在熔化的纯铜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其他金属,在“混而不合”的状态下,经过一系列浇铸成型、磨光、用化学药品着色显斑等特殊工艺处理而成。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11张

匠人正在制作熟斑工艺品

1958年,在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原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了一批老艺人进行斑铜工艺品的研制和生产,同时也对熟斑斑铜工艺美术品进行了工艺改进,筹备组建了昆明市斑铜厂。从此,熟斑斑铜作为一项成熟工艺技艺,才开始逐步进入规模化的工厂生产。

熟斑与生斑除了制作工艺不同之外,外形也各有特色:熟斑工艺品的纹路呈放射状,形状、大小分布有致,生动自然,比生斑工艺品的纹路更加细致、复杂,造型也更为丰富多样;而生斑工艺品的晶斑锃亮璀璨,立体感和光泽度较好,成品重量轻,色彩自然,独具韵味。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12张

斑铜工艺品展示

生斑与熟斑工艺都是历代匠人们手中绽放的瑰宝,共同成为了斑铜制作技艺的主体。2008年6月,云南斑铜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斑铜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张克康等名匠的经典作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等代表着云南人民的深情厚谊赠送外国领导人。

美丽云南 | 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云南非遗:斑铜制作技艺_http://www.mainten.cn_cns_第13张

斑铜工艺品展示

生斑与熟斑工艺都是历代匠人们手中绽放的瑰宝,共同成为了斑铜制作技艺的主体。2008年6月,云南斑铜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斑铜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张克康等名匠的经典作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等代表着云南人民的深情厚谊赠送外国领导人。

(编辑:王佛保) 来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