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今年的“3·15”晚会,又一批黑心商家暴露在聚光灯下:制造水军的“主板机”,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不防火的“防火玻璃”,不能灭火的“灭火器”,还有涉嫌欺诈和不当牟利行为的金融App及利用焦虑收割消费者的婚恋平台……不可否认,“3·15”晚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集中发声的平台,使得许多平日里难以被关注的问题得以曝光。但这样的曝光,更多的只是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而非根本解决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隐私窃取等问题,它们并非只在“3·15”这一天存在,而是时刻都在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来维权,而是要将维权意识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天。 来源: